身心靈的運度

新北市牙醫總編輯 黃萬騰醫師

  人活著就要運動,沒有活動,身體不舒服,頭腦不清楚,工作沒活力,慢性疾病找上您,運動對於身活於現代的人們是最重要的一帖良藥。

broken image
  從事牙醫專業的各位醫師們,每天沒日沒夜的工作,假日、深夜的讀書會與交際應酬,想必是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哪還有時間運動?但是血淋淋的統計結果告訴我們,牙醫師的平均壽命為59.2歲,這個統計數字告訴我們背後的真相是,外表光鮮亮麗的職業,背後卻是透支且滿目瘡痍不堪的身體,一個快樂的人生是享受人生而不是養醫生,所以養生不分年齡性別,唯有時常運動、擁有健康的身體,生命才有存在的價值。
  或許有人說我每天前往診所時也在運動,看診時也在運動,買東西也在運動,是的,這也是運動,但是強度可能要加強一些會更好,平時緩步走路,工作時維持同一姿勢的不動瑜伽,以及日常生活的活動是與真正的運動是有差別的。真正的運動是要讓細胞運動。
  什麼是細胞運動?每當我們加快步伐運動,神經系統會讓身體所有的器官準備。一開始發現覺察力提高、心跳與呼吸加快,以及出汗。流向胃腸道和腎臟的血量減少。同一時間,活躍的肌肉裡,血管會擴張,確保足夠含氧血能流向工作量最大的那些肌肉。
  氧氣一旦進入肌肉細胞,會擴散到粒線體內,這是細胞裡面能利用氧產生能量的胞器。這個生理程序的基本燃料是葡萄糖分子,身體藉著分解較大的食物顆粒以及消化過程吸收獲得這些作為基本燃料的葡萄糖分子。粒線體中如果同時有氧和葡萄糖的存在,會觸發一種高效能的燃燒程序。比起無氧狀態,有氧時粒線體可利用葡萄糖製造將近20倍的能量。這時身體會燃燒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以肝醣形式儲存的葡萄糖分子,持續運動耗盡可用的肝醣後,三酸甘油酯成為主要的燃料來源。這些體內的燃燒程序都會產生特定的副產物,如乳酸和二氧化碳,它們會從肌肉滲到血液中,再運行到身體其他部位。這些副產物濃度的增加會進一步促進腦、肺和心臟的生化反應,最終能更有效移除這些化合物,讓身體減少疲累。
  所以當運動成為例行習慣,它帶來的好處即開始累積。身體適應增加活動的需求,體態會更勻稱且更有活力。隨著更深的呼吸,肺部變得能處理更多氧氣,而每一次心臟搏動都會打出更多血液。當運動時間達到數個星期以上,身體的適應現象也會使身體轉向長期健康的生理狀態發展。
  而適度運動能良性化地刺激腦部,有助於認知症等疾病的預防。運動還能預防憂鬱症,對已形成的憂鬱症也具有療效。人體一做運動,體內會釋出可刺激腦細胞的BDNF(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這類物質,自然地活化腦部機能。當細胞伸展時,BDNF會受到刺激,促進突觸的形成,增加神經的連結,也就是人一做運動 ,神經細胞和主掌記憶的海馬細胞就會增加。做完運動後,人也比較不會想東想西讓自己煩惱。
  當生理的健康達成後,心靈上的成長是必須的,一個沒有靈魂的身體是個空有軀殼的身體,心靈運動即是淨化自我的心靈環境,從價值及認知的改變做起,建立自利利人的價值觀,以健康、平安、快樂的身心,照顧自己與週遭的人、事、物。如此才能過著健康、平安、快樂的生活。人心淨化了,物質愈是豐富,人類的心靈也會跟著富饒。平時的禪修、禱告、靜坐、瑜伽、太極、皮拉提絲、音樂欣賞(牙醫界今年成立第一個愛樂音樂發燒友聯誼會DAPA)、聽聽演講、咖啡館內看看一本友價值的書等等,讓心靈也運動一下吧,使得身體與心靈能夠互相交融。
  在現今繁忙的科技社會下,鼓勵大家多多運動、加入社團、參加心靈活動,除了讓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外,心靈成長昇華達到大腦與身體結合為一,成為一位身心靈都健康的快樂牙醫。